清明,生机起
清明
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
既是节气,又是节日
古往今来
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祖,踏青出游
领略春之畅快
显发春之生机
涔涔一夜雨,寂寂响春雷。似乎一脚,就踏入了深春。
还在留恋旧梦?无措于未来?春天,已然在窗外、田间、树尖、山巅、路旁、水边,伺机生发。
忽闻有声如鸡鸣,阁阁然,山谷皆响,问之轿夫,云系雉鸡叫也。又二里许过一溪,阔数丈,水没及肝,异者乱流而渡……
行一二里至墓所,松柏夹道,颇称闵壮。方祭时,小雨簌簌落衣袂间,幸即晴霁。下山午餐,下午开船。将进城门,忽天色如墨,雷电并作,大雨倾注,至家不息。”
1900年4月里扫墓祭祖的周作人,坐船、越岭、过溪、遇雨,与今人早早携家带眷,捧花伺果,或驾车或步行,并无二异。
清明思亲怀古,路上不仅雨纷纷,人亦纷纷。各自奔向墓陵或山野,面对祖茔,一抔土,一盘食,一支香,一缕烟,甚至抛出一些吃食予孤魂。
拜过之后,自由玩耍。有的吃甜麦塌饼,有的吃粽子,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……而小孩子尤其高兴,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,在草地上吃午饭……
祭扫期间,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,送我们些春笋。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,看见竹林很大,身入其中,不见天日。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,一朝来到乡村田野,感觉异常新鲜,心情特别快适,好似遨游五湖四海。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。”
▲清·马涛《诗中画》
哀思与欢悦,共此一时;祖先与今人,同于此刻。
山野间放飞一整天,孩童们真快乐,大人们呢?
作为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清明,古人也放假呢。猫了一冬的人们,脱去厚重冬装,换上轻衣薄裳,齐家一路奔波,借着祭扫,与春撞个满怀。
姥爷姥娘的坟,远在山上,高原黄土,四顾无人。正定神,远远近近,忽传来悠悠钟磬声。荒山高野,亦居庙宇?后问得知,远处确有一寺,名冷泉寺。
宋朝东坡先生到此亭,常薄晚乘马而归,其更在前贤白居易提“冷泉”二字后,补题一“亭”,成就了一段跨越时空佳话。
明代董其昌题有“泉自几时冷起”楹联。试问诸君,冷泉,冷自何处?泉从何涌?晚清左宗棠的答案是“在山本清,泉自源头冷起”。
清代曲园居士俞樾则题“泉自有时冷起”,俞夫人改题“泉自冷时冷起”,而俞家小女三题“泉自禹时冷起”。
一泓清潭,映多少心思?一亭风雨,驿几客旅人?
冷泉与钟磬,今人与古人,心清气明,值此一会。
▲清·马涛《诗中画》
坐火车时,常会看到麦田间,山坎上,一座坟茔,或新或旧,或繁或简,或孤或伴,一阵雨或一习风,掠过麦浪田垄,亦掠过此间的故人、故事。
影片《寂静人生》的男主角,一生的工作就是执着地一次只认领一罐骨灰,为无人认领的骨灰的主人寻找亲朋,为其举办葬礼,并苦口婆心劝其亲朋出席葬礼。
他送走了很多被亲人朋友遗忘或忽略的亡人。当他在失去工作前,辗转多地走在为最后一位亡人找到前妻、朋友、女儿的路上,他却成为了他的“客户”,一位没人参加葬礼,没有墓碑,只骨灰一把匆匆入土的亡者。
唏嘘间,墓地的草坪远处,走来了男主角,随后,一个、两个、三个,男人、女子、老者,几十个曾与他交集,因他的努力执着,而从殡仪馆的“无名氏”成为入土为安者的人们,从四周走来,形成一个圆。
此刻,寂静,却又如水缓缓流淌。水波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清然明亮,跃动着无限生机。
走在路上,有四季交替,有谷底波峰,有携手并行,也有松手放下。
“诸变化相,各还本所因处。”
“明还日轮,暗还黑月,通还户牖,壅还墙宇,缘还分别,顽虚还空。”那“清明”呢?则还于霁。
清明路上,但有一颗清清明明的心,自不怜,亦不惧。
你认为,何为清明之境?
LEAVE A MESSAGE
文|松风明月 编辑|宗微
绘图|详琤 美编|妙能
责编|慧法
/
荐
读
/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
川(2022)0000009